跳到主要內容

中央法規相關解釋令函

都市發展類
民國 111 年 05 月 11 日
中華民國111年5月11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1100039301號令修正公布第77-1條條文
1.
  • 法務部 105.10.17 法律字第10503514290號函
  • 如建築主管機關已先依建築法第86條裁處違規行為人罰鍰後,行為人於未繳納前死亡,當得依行政執行法第15條規定,對義務人遺產強制執行;另依內政部見解,該條所定「勒令補辦拆除執照手續義務」似具有一身專屬性,不因繼承而移轉予繼承人,故如違法拆除行為人死亡,自不得再課予違法拆除行為人之繼承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補辦拆除執照手續之義務
2.
  • 法務部 102.10.17 法律字第10203510200號書函
  • 國家賠償法第3、9條、市區道路條例第1、2、4、9條、建築法第25條規定參照,校園外圍退縮無遮簷人行道,係學校配合法規退縮留設供市民、公眾通行者,則似係所有人於建築之初即負有供公眾通行義務,利用行為原則上不得有礙於通行,但所有權人並不因此完全喪失管理、使用、收益、處分權能,從而,似仍應由學校本於所有權人立場為該無遮簷人行道之管理機關
3.
  • 內政部 101.11.16 內授營建管字第1010811005號函
  • 已領有使用執照未辦理保存登記之建築物,如未經申辦拆除執照即擅自拆除完竣者,係依據建築法第86條規定向拆除建築物之行為人課處罰鍰並勒令其補辦拆除執照手續。嗣後於同一基地申請建築許可之起造人,如經主管機關認定無代行補辦拆除執照手續之義務,且原有建築物已滅失不復存在者,得逕行申請建造執照
4.
5.
  • 法務部 98.02.26 法律字第0980003096號書函
  • 主管機關就違反區域計畫法第15條規定之行為,於課處行為人罰鍰後,應否再依同法第21條第1項後段命義務人於限期內為「變更使用」、「停止使用」、「拆除其地上物恢復原狀」或「強制拆除」等不利處分,應視具體個案管制之事實是否存在、管制之手段是否合理、必要且符合規範目的而論
6.
7.
8.
  • 內政部 95.12.19 台內中營字第0950807506號函
  • 有關擅自建造依建築法相關規定申請補照,因「擅自建造」有多種態樣,應釐清為自力建造、自行雇工購料建造或其他情節,故應由主管機關查明後再依法究處
9.
10.
11.
  • 臺北市政府法規委員會 90.07.18 簽見
  • 臺北市內湖輕工業區輔導管理辦法第9條之興建文字,經核建築法第25、54條分別規定,所稱興建係指起造人依法領得建造執照或雜項執照後,於期限內開工而言,至僅送建執照掛號者,應非本條所稱之興建
12.
13.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