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

法規資訊中央歷史法規

行政/衛生/醫政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 非現行版本
中華民國89年6月7日
中華民國102年1月9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200000811號令修正公布第一條、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之一、第七條、第八條、第九條條文(中華民國102年7月19日行政院院臺規字第1020141353號公告第二條所列屬「行政院衛生署」之權責事項,自102年7月23日起改由「衛生福利部」管轄)

修正內容

  • [修正]
  • 第一條(立法目的)

    為尊重末期病人之醫療意願及保障其權益,特制定本條例。

  • [修正]
  • 第三條(名詞定義)

    本條例專用名詞定義如下: 一、安寧緩和醫療:指為減輕或免除末期病人之生理、心理及靈性痛苦,施予緩解性、支 持性之醫療照護,以增進其生活品質。 二、末期病人:指罹患嚴重傷病,經醫師診斷認為不可治癒,且有醫學上之證據,近期內 病程進行至死亡已不可避免者。 三、心肺復甦術:指對臨終、瀕死或無生命徵象之病人,施予氣管內插管、體外心臟按壓 、急救藥物注射、心臟電擊、心臟人工調頻、人工呼吸等標準急救程序或其他緊急救 治行為。 四、維生醫療:指用以維持末期病人生命徵象,但無治癒效果,而只能延長其瀕死過程的 醫療措施。 五、維生醫療抉擇:指末期病人對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施行之選擇。 六、意願人:指立意願書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或作維生醫療抉擇之人。

  • [修正]
  • 第四條(意願人之簽署及事項)

    末期病人得立意願書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或作維生醫療抉擇。 前項意願書,至少應載明下列事項,並由意願人簽署: 一、意願人之姓名、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及住所或居所。 二、意願人接受安寧緩和醫療或維生醫療抉擇之意願及其內容。 三、立意願書之日期。 意願書之簽署,應有具完全行為能力者二人以上在場見證。但實施安寧緩和醫療及執行意 願人維生醫療抉擇之醫療機構所屬人員不得為見證人。

  • [修正]
  • 第五條(意願書之要件)

    二十歲以上具完全行為能力之人,得預立第四條之意願書。 前項意願書,意願人得預立醫療委任代理人,並以書面載明委任意旨,於其無法表達意願 時,由代理人代為簽署。

  • [修正]
  • 第六條之一

    經第四條第一項或第五條之意願人或其醫療委任代理人於意願書表示同意,中央主管機關 應將其意願註記於全民健康保險憑證(以下簡稱健保卡),該意願註記之效力與意願書正 本相同。但意願人或其醫療委任代理人依前條規定撤回意願時,應通報中央主管機關廢止 該註記。 前項簽署之意願書,應由醫療機構、衛生機關或受中央主管機關委託之法人以掃描電子檔 存記於中央主管機關之資料庫後,始得於健保卡註記。 經註記於健保卡之意願,與意願人臨床醫療過程中書面明示之意思表示不一致時,以意願 人明示之意思表示為準。

  • [修正]
  • 第七條(不實施心肺復甦術之要件)

    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應由二位醫師診斷確為末期病人。 二、應有意願人簽署之意願書。但未成年人簽署意願書時,應得其法定代理人之同意。未 成年人無法表達意願時,則應由法定代理人簽署意願書。 前項第一款之醫師,應具有相關專科醫師資格。 末期病人無簽署第一項第二款之意願書且意識昏迷或無法清楚表達意願時,由其最近親屬 出具同意書代替之。無最近親屬者,應經安寧緩和醫療照會後,依末期病人最大利益出具 醫囑代替之。同意書或醫囑均不得與末期病人於意識昏迷或無法清楚表達意願前明示之意 思表示相反。 前項最近親屬之範圍如下: 一、配偶。 二、成年子女、孫子女。 三、父母。 四、兄弟姐妹。 五、祖父母。 六、曾祖父母、曾孫子女或三親等旁系血親。 七、一親等直系姻親。 末期病人符合第一項至第四項規定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之情形時,原施予之心肺 復甦術或維生醫療,得予終止或撤除。 第三項最近親屬出具同意書,得以一人行之;其最近親屬意思表示不一致時,依第四項各 款先後定其順序。後順序者已出具同意書時,先順序者如有不同之意思表示,應於不施行 、終止或撤除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前以書面為之。

  • [修正]
  • 第八條(醫師告知之義務)

    醫師應將病情、安寧緩和醫療之治療方針及維生醫療抉擇告知末期病人或其家屬。但病人 有明確意思表示欲知病情及各種醫療選項時,應予告知。

  • [修正]
  • 第九條(病歷記載及保存)

    醫師應將第四條至前條規定之事項,詳細記載於病歷;意願書或同意書並應連同病歷保存 。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