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正]
-
第八條(聲請死亡宣告)
失蹤人失蹤滿七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請,為死亡之宣告。 失蹤人為八十歲以上者,得於失蹤滿三年後,為死亡之宣告。 失蹤人為遭遇特別災難者,得於特別災難終了滿一年後,為死亡之宣告。
- [修正]
-
第十四條(聲請宣告或撤銷禁治產)
對於心神喪失或精神耗弱致不能處理自己事務者,法院得因本人、配偶、最近親屬二人或 檢察官之聲請,宣告禁治產。 禁治產之原因消滅時,應撤銷其宣告。
- [修正]
-
第十八條(人格權之保護)
人格權受侵害時,得請求法院除去其侵害;有受侵害之虞時,得請求防止之。 前項情形,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得請求損害賠償或慰撫金。
- [修正]
-
第二十條(住所之設定)
依一定事實,足認以久住之意思,住於一定之地域者,即為設定其住所於該地。 一人同時不得有兩住所。
- [修正]
-
第二十四條(住所之廢止)
依一定事實,足認以廢止之意思離去其住所者,即為廢止其住所。
- [修正]
-
第二十七條(法人之機關)
法人應設董事。董事有數人者,法人事務之執行,除章程另有規定外,取決於全體董事過 半數同意。 董事就法人一切事務,對外代表法人。董事有數人者,除章程另有規定外,各董事均得代 表法人。 對於董事代表權所加之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法人得設監察人,監察法人事務之執行。監察人有數人者,除章程另有規定外,各監察人 均得單獨行使監察權。
- [修正]
-
第二十八條(法人侵權責任)
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 償之責任。
- [修正]
-
第三十條(法人設立登記)
法人非經向主管機關登記,不得成立。
- [修正]
-
第三十二條(法人業務監督)
受設立許可之法人,其業務屬於主管機關監督,主管機關得檢查其財產狀況及其有無違反 許可條件與其他法律之規定。
- [修正]
-
第三十三條(妨礙監督權行使之處罰)
受設立許可法人之董事或監察人,不遵主管機關監督之命令,或妨礙其檢查者,得處以五 千元以下之罰鍰。 前項董事或監察人違反法令或章程,足以危害公益或法人之利益者,主管機關得請求法院 解除其職務,並為其他必要之處置。
- [修正]
-
第三十四條(撤銷法人許可)
法人違反設立許可之條件者,主管機關得撤銷其許可。
- [修正]
-
第三十五條(法人之破產及其聲請)
法人之財產不能清償債務時,董事應即向法院聲請破產。 不為前項聲請,致法人之債權人受損害時,有過失之董事,應負賠償責任,其有二人以上 時,應連帶負責。
- [修正]
-
第三十六條(請求宣告解散法人)(公序良俗)
法人之目的或其行為,有違反法律、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法院得因主管機關、檢察官 或利害關係人之請求,宣告解散。
- [修正]
-
第三十八條(聲請選任清算人)
不能依前條規定,定其清算人時,法院得因主管機關、檢察官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或依 職權,選任清算人。
- [修正]
-
第四十二條(清算之監督機關及方法)
法人之清算,屬於法院監督。法院得隨時為監督上必要之檢查及處分。法人經主管機關撤 銷許可或命令解散者,主管機關應同時通知法院。 法人經依章程規定或總會決議解散者,董事應於十五日內報告法院。
- [修正]
-
第四十三條(妨礙之處罰)
清算人不遵法院監督命令,或妨礙檢查者,得處以五千元以下之罰鍰。董事違反前條第三 項之規定者亦同。
- [修正]
-
第四十四條(賸餘財產之歸屬)
法人解散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於清償債務後,其賸餘財產之歸屬,應依其章程之規定 ,或總會之決議。但以公益為目的之法人解散時,其賸餘財產不得歸屬於自然人或以營利 為目的之團體。 如無前項法律或章程之規定或總會之決議時,其賸餘財產歸屬於法人住所所在地之地方自 治團體。
- [修正]
-
第四十六條(公益法人之設立)
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於登記前,應得主管機關之許可。
- [修正]
-
第四十七條(章程應載事項)
設立社團者,應訂定章程,其應記載之事項如左: 一、目的。 二、名稱。 三、董事之人數、任期及任免。設有監察人者,其人數、任期及任免。 四、總會召集之條件、程序及其決議證明之方法。 五、社員之出資。 六、社員資格之取得與喪失。 七、訂定章程之年、月、日。
- [修正]
-
第四十八條(社團設立登記事項)
社團設立時,應登記之事項如左: 一、目的。 二、名稱。 三、主事務所及分事務所。 四、董事之姓名及住所。設有監察人者,其姓名及住所。 五、財產之總額。 六、應受設立許可者,其許可之年、月、日。 七、定有出資方法者,其方法。 八、定有代表法人之董事者,其姓名。 九、定有存立時期者,其時期。 社團之登記,由董事向其主事務所及分事務所所在地之主管機關行之,並應附具章程備案 。
- [修正]
-
第五十條(社團總會之權限)
社團以總會為最高機關。 左列事項應經總會之決議: 一、變更章程。 二、任免董事及監察人。 三、監督董事及監察人職務之執行。 四、開除社員。但以有正當理由時為限。
- [修正]
-
第五十一條(社團總會之召集)
總會由董事召集之,每年至少召集一次。董事不為召集時,監察人得召集之。 如有全體社員十分之一以上之請求,表明會議目的及召集理由,請求召集時,董事應召集 之。 董事受前項之請求後,一個月內不為召集者,得由請求之社員,經法院之許可召集之。 總會之召集,除章程另有規定外,應於三十日前對各社員發出通知。通知內應載明會議目 的事項。
- [修正]
-
第五十二條(總會之通常決議)
總會決議,除本法有特別規定外,以出席社員過半數決之。 社員有平等之表決權。 社員表決權之行使,除章程另有限制外,得以書面授權他人代理為之。但一人僅得代理社 員一人。 社員對於總會決議事項,因自身利害關係而有損害社團利益之虞時,該社員不得加入表決 ,亦不得代理他人行使表決權。
- [修正]
-
第五十三條(社團章程之變更)
社團變更章程之決議,應有全體社員過半數之出席,出席社員四分之三以上之同意,或有 全體社員三分之二以上書面之同意。 受設立許可之社團,變更章程時,並應得主管機關之許可。
- [修正]
-
第五十六條(總會之無效及撤銷)
總會之召集程序或決議方法,違反法令或章程時,社員得於決議後三個月內請求法院撤銷 其決議。但出席社員,對召集程序或決議方法,未當場表示異議者,不在此限。 總會決議之內容違反法令或章程者,無效。
- [修正]
-
第五十五條(退社或開除後之權利義務)
已退社或開除之社員,對於社團之財產,無請求權。但非公益法人,其章程另有規定者, 不在此限。 前項社員,對於其退社或開除以前應分擔之出資,仍負清償之義務。
- [修正]
-
第五十九條(設立許可)
財團於登記前,應得主管機關之許可。
- [修正]
-
第六十條(聲請指定遺囑執行人)
設立財團者,應訂立捐助章程。但以遺囑捐助者,不在此限。 捐助章程,應訂明法人目的及所捐財產。 以遺囑捐助設立財團法人者,如無遺囑執行人時,法院得依主管機關、檢察官或利害關係 人之聲請,指定遺囑執行人。
- [修正]
-
第六十一條(財團設立登記事項)
財團設立時,應登記之事項如左: 一、目的。 二、名稱。 三、主事務所及分事務所。 四、財產之總額。 五、受許可之年、月、日。 六、董事之姓名及住所。設有監察人者,其姓名及住所。 七、定有代表法人之董事者,其姓名。 八、定有存立時期者,其時期。 財團之登記,由董事向其主事務所及分事務所所在地之主管機關行之。並應附具捐助章程 或遺囑備案。
- [修正]
-
第六十二條(聲請就財團組織及管理方法為必要之處分)
財團之組織及其管理方法,由捐助人以捐助章程或遺囑定之。捐助章程或遺囑所定之組織 不完全,或重要之管理方法不具備者,法院得因主管機關、檢察官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 為必要之處分。
- [修正]
-
第六十三條(聲請變更財團組織)
為維持財團之目的或保存其財產,法院得因捐助人、董事、主管機關、檢察官或利害關係 人之聲請,變更其組織。
- [修正]
-
第六十四條(聲請宣告財團董事行為無效)
財團董事,有違反捐助章程之行為時,法院得因主管機關、檢察官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 宣告其行為為無效。
- [修正]
-
第六十五條(財團目的不達時之保護)
因情事變更,致財團之目的不能達到時,主管機關得斟酌捐助人之意思,變更其目的及其 必要之組織,或解散之。
- [修正]
-
第八十五條(獨立營業之允許)
法定代理人允許限制行為能力人獨立營業者,限制行為能力人,關於其營業,有行為能力 。 限制行為能力人,就其營業有不勝任之情形時,法定代理人得將其允許撤銷或限制之。但 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 [修正]
-
第一百十八條(無權處分)
無權利人就權利標的物所為之處分,經有權利人之承認始生效力。 無權利人就權利標的物為處分後,取得其權利者,其處分自始有效。但原權利人或第三人 已取得之利益,不因此而受影響。 前項情形,若數處分相牴觸時,以其最初之處分為有效。
- [修正]
-
第一百二十九條(消滅時效中斷之事由)
消滅時效,因左列事由而中斷: 一、請求。 二、承認。 三、起訴。 左列事項,與起訴有同一效力: 一、依督促程序,聲請發支付命令。 二、聲請調解或提付仲裁。 三、申報和解債權或破產債權。 四、告知訴訟。 五、開始執行行為或聲請強制執行。
- [修正]
-
第一百三十一條(因訴之撤回或駁回而視為不中斷)
時效因起訴而中斷者,若撤回其訴,或因不合法而受駁回之裁判,其裁判確定,視為不中 斷。
- [修正]
-
第一百三十二條(因送達支付命令而中斷時效之限制)
時效因聲請發支付命令而中斷者,若撤回聲請,或受駁回之裁判,或支付命令失其效力時 ,視為不中斷。
- [修正]
-
第一百三十三條(因聲請調解提付仲裁而中斷時效之限制)
時效因聲請調解或提付仲裁而中斷者,若調解之聲請經撤回、被駁回、調解不成立或仲裁 之請求經撤回、仲裁不能達成判斷時,視為不中斷。
- [修正]
-
第一百三十四條(因申報和解或破產債權而中斷時效之限制)
時效因申報和解債權或破產債權而中斷者,若債權人撤回其申報時,視為不中斷。
- [修正]
-
第一百三十六條(因執行而中斷時效之限制)
時效因開始執行行為而中斷者,若因權利人之聲請,或法律上要件之欠缺而撤銷其執行處 分時,視為不中斷。時效因聲請強制執行而中斷者,若撤回其聲請,或其聲請被駁回時, 視為不中斷。
- [修正]
-
第一百三十七條(時效中斷及於時之效力)
時效中斷者,自中斷之事由終止時,重行起算。 因起訴而中斷之時效,自受確定判決,或因其他方法訴訟終結時,重行起算。 經確定判決或其他與確定判決有同一效力之執行名義所確定之請求權,其原有消滅時效期 間不滿五年者,因中斷而重行起算之時效期間為五年。
- [修正]
-
第一百四十八條(權利行使之界限)
權利之行使,不得違反公共利益,或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 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依誠實及信用方法。
- [修正]
-
第一百五十一條(自助行為)
為保護自己權利,對於他人之自由或財產施以拘束、押收或毀損者,不負損害賠償之責。 但以不及受法院或其他有關機關援助,並非於其時為之,則請求權不得實行或其實行顯有 困難者為限。
- [修正]
-
第一百五十二條(自助行為人之義務及責任)
依前條之規定,拘束他人自由或押收他人財產者,應即時向法院聲請處理。 前項聲請被駁回或其聲請遲延者,行為人應負損害賠償之責。
法規資訊中央歷史法規
司法/民事
民法總則
非現行版本
中華民國18年5月23日
中華民國71年1月4日總統臺統(一)義字第0004號令修正公布第八條、第十四條、第十八條、第二十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第三十條、第三十二條至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第四十二條至第四十四條、第四十六條至第四十八條、第五十條至第五十三條、第五十六條、第五十八條至第六十五條、第八十五條、第一百一十八條、第一百二十九條、第一百三十一條至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一百三十七條、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一百五十一條、一百五十二條條文,自民國72年1月1日起施行
subject
所有條文
apps
編章節
tune
條文檢索
pin
條號查詢
history
歷史沿革
extension
制定依據
menu_book
相關解釋令函
change_circle
異動說明
drive_file_rename_outline
提案草案
file_download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