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央法規相關解釋令函

都市發展類
民國 110 年 05 月 26 日
中華民國110年5月26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1000047771號令修正公布第4、6、10、11、13、14、18~21、24、25、27、27-1、29、30、41、52~55、57~62、63、64、67、71、73、78、79、82、86條條文
1.
  • 臺北市政府法務局 113.12.09 北市法二字第1133052782號函
  • 臺北市政府法務局就所詢「違反都市計畫法之案件,於三階段裁罰後經權責機關認定改善完成,嗣使用人變更並再有違規使用情事,針對建物所有權人可否逕依違規情節從重裁處」,以「處法定最高額30萬元罰鍰」及「停止供水供電」等裁處方式提供意見之說明
2.
  • 臺北市政府法務局 113.07.09 北市法一字第1133026022號函
  • 臺北市政府法務局就「臺北市自助選物販賣事業管理自治條例」)第4條第1項適用涉及與公司法第19條等規定是否存有特別法與普通法關係;違反前述自治條例規定與時商業登記法第31條等規定行為數認定;及與行政罰法第24條有關「一行為不二罰」等情況如何適用之說明
3.
  • 法務部 107.04.23 法律字第10703505410號函
  • 一行為同時觸犯刑事法律及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規定,且已移送檢察機關偵辦,行政機關即已喪失管轄權,自不得就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行為裁處,至罰鍰以外之沒入或其他種類行政罰,如非屬裁罰性不利處分,依行政罰法第26條第1項但書規定,行政機關仍得予以裁處
4.
  • 內政部 107.02.07 台內營字第1070802551號函
  • 符合法律構成要件之行政不法行為,地方政府主管機關應即依法裁罰,若法律有特別規定授權地方政府主管機關斟酌具體情況免予處罰者,始有裁罰與否之空間,尚不得於自治規範另定逾越法律規定之事項
5.
  • 法務部 105.10.25 法律字第10503514820號函
  • 都市計畫法第4條規定,如屬自治事項或團體委辦事項,則直轄市、縣(市)自得本於自治組織高權為內部事務分工,無須藉助權限委任之法理;如該規定非屬自治事項或團體委辦事項,且都市計畫法並未限制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委任所屬下級機關執行時,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得於適當位階之法規為具體明確之權限移轉規定
6.
  • 法務部 105.06.02 法律字第10503506300號函
  • 如攤商擅於都市計畫住宅區或保護區土地設置攤販集中場營業行為,係一個違規營業行為而違反二個行政法上不作為義務者,應依行政罰法第24條第1項規定依法定罰鍰額最高之規定裁處
7.
  • 法務部 103.12.22 法律字第10303514290號書函
  • 行政執行法第3、27、28、29條、區域計畫法第21條、都市計畫法第79條規定參照,縣(市)政府為避免坑洞遇雨恐成水池而影響公共安全或有造成災害之虞,依比例原則如認有加設圍籬必要時,自得採行間接強制執行方法,委託第三人或指定人員代履行先行設置防護圍籬,作為代履行方法之一
8.
  • 內政部 103.01.17 台內營字第1030800242號函
  • 土地或建築物之使用違反都市計畫法或主管機關依都市計畫法發布之命令,且土地或建築物所有權人為多數共有人者,主管機關固得以所有權人之人數為處罰基礎,然為避免處罰違反比例原則,主管機關得依各案事實審認責任歸屬及分配個別共有人處以罰鍰之比例
9.
  • 法務部 102.04.11 法律字第10100269850號函
  • 行政罰法第14條規定參照,所稱「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對於構成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事實,明知並有意使其發生)及間接故意(對於構成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事實,預見其發生而其發生並不違背其本意);或共同實施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人間,一部分為直接故意,他部分人為間接故意,均屬之
10.
  • 法務部 101.12.10 法律字第10100106700號函
  • 行政罰法第7條、都市計畫法第79條等規定參照,如對所有權人處罰而所有權人為多數時,因各所有權人均負行政法上義務,主管機關自得分別對每一位違反義務所有權人處罰,惟對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處罰,應以行為人主觀上有可非難性及可歸責性為前提,故各所有權人是否均應處罰,仍應視其是否具備故意或過失要件、責任要件等相關因素為裁量認定
11.
  • 法務部 101.08.08 法律字第10100590680號函
  • 都市計畫法第79條規定係指個案中課予各所有權人負有拆除、改建、停止使用或恢復原狀行政法上義務,即各該所有權人(或共有人)因消極不作為而違反主管機關依該條所為勒令拆除、改建、停止使用或恢復原狀義務受罰,義務分別存於每一位共有人,主管機關自得分別處罰,無罰鍰分配問題
12.
13.
  • 內政部 100.06.14 台內營字第1000107383號函
  • 土地或建築物之使用違反都市計畫法、建築法相關規定,處分機關依據都市計畫法第79條、建築法第91條第1項等規定裁處停止使用、停止供水供電等處分,其性質非屬裁罰性行政處分,亦非屬勒令歇業
14.
  • 臺北市政府法規委員會 100.03.21 北市法二字第10030847800號
  • 行為人違反電子遊戲場業管理條例第15條規定時,依同條例第22條處以刑罰,且依行政罰法第26條第1項規定,不得再處以罰鍰,如行為人之違法行為同時違反都市計畫法第79條第1項規定,因該項規定為預防性不利處分,非屬行政罰,無刑罰優先原則適用,自得命其勒令拆除、改建、停止使用或恢復原狀,另依行政罰法第26條第2項規定,行為人之違法行為如經不起訴處分或為無罪、免訴、不受理、不付審理之裁判確定者,得依都市計畫法第79條第1項規定,裁處罰鍰
15.
  • 法務部 99.04.12 法律字第0999002036號書函
  • 關於未登記之工廠同時違反工廠管理輔導法及區域計畫法…等規定時,經依較重之都市計畫法規定處以罰鍰後,雖未依較輕之工廠管理輔導法規定處以罰鍰時,亦視同已適用之,而得依其相關之規定或命令其停工
16.
  • 法務部 98.12.30 法律字第0980035428號函
  • 關於檢舉違規使用農地案件,涉及違反區域計畫法第21條第1項及第2項及都市計畫法第79條第1項等規定,應視個案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行為之態樣,依上開說明本於權責審認其裁處權時效之起算時點,如裁處權時效業已失權而不再裁罰,主管機關對該違法之行為仍得依前開規定處分之,但該處分係單純命違反義務人除去違法行為,因不具裁罰性,如義務人不遵從法律所課予限期改善之義務,主管機關可另依上開規定按次處罰,此則屬行政罰性質,其裁處權時效自義務人逾期不履行上述命改善期限終了時起算之
17.
  • 法務部 98.11.19 法律決字第0980048736號書函
  • 關於行政罰法第8條規定所稱「不知法規」,係指行為人不知法規所「禁止」或「要求應為」之行為或不行為義務為何而言,並非指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行為人必須要對自己的行為究係違反何法規之規定有所認知。因此,都市計畫範圍內土地或建築物之使用違反都市計畫相關法令規定者,得否依該法條但書之規定免除處罰,因涉及事實認定問題,建請參酌上開說明就具體個案情形審酌之
18.
  • 內政部 98.04.21 台內營字第0980064342號函
  • 按行政罰係指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而受罰鍰、沒入或其他種類行政罰等之裁罰性不利處分。如其處分係命除去違法狀態或停止違法行為,或屬預防性不利處分、保全措施或行政執行方法者,與行政罰之裁罰性不同,非屬裁罰性之不利處分。查都市計畫法第79條規定之「勒令拆除、改建、停止使用或恢復原狀」非屬行政罰,故若採「不先處以罰鍰,僅勒令拆除、改建、停止使用或恢復原狀之處分」,則不符前開都市計畫法之裁罰規定
19.
  • 法務部 98.04.14 法律決字第0980011305號書函
  • 民眾舉發農業用地違規使用行政罰之裁處時效,惟如認裁處權時效業已失權而不再裁罰,主管機關對該違法狀態仍得依該法第79條第1項規定勒令拆除、改建、停止使用或恢復原狀
20.
  • 法務部 97.04.24 法律決字第0970013724號書函
  • 行政機關於做成行政處分前,就同一事件之重要事項,已基於調查證據之必要通知相對人陳述意見,或舉行聽證,或給予處分相對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如踐行上開程序之機關係有權限者,縱作成行政處分係非踐行上開程序之機關,亦符合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而毋庸於作成行政處分前再給予相對人陳述意見之機會
21.
  • 內政部 97.03.03 台內營字第0970030307號函
  • 都市計畫農業區違規行為態樣涉及建築法等多種目的事業主管法規時,須進一步判斷有無法律競合之問題;若農地違規案件經限期改善後已確實回復原狀時,符合法律構成要件之行政不法行為,主管機關仍應依法裁罰之,但法律有特別授權主管機關斟酌具體情況免予處罰者,主管機關有處罰與否之裁量空間
22.
  • 法務部 97.02.15 法律字第0960049841號函
  • 都市計畫農業區違規行為同時違反都市計畫法及建築法等多種目的事業主管法規時,應視該違規行為屬單一行為或數行為而為不同處理;另農地違規案件經限期改善後已確實回復原狀,須法律有特別規定授權主管機關斟酌具體情況免予處罰者,主管機關始有處罰與否之裁量空間,行為人之行為確已符合都市計畫法第79條第1項之構成要件者,自仍應依規定裁罰
23.
24.
25.
26.
27.
28.
29.
  • 臺北市政府 94.02.24 北市法二字第09430298700號函
  • 有關違章建築拆除,主管機關似可參照臺北市政府執行正俗專案列管查看作法,事先告知如一年內再次違規則將依行政執行法第32條規定直接強制執行逕行強制拆除,使再次違反時,得移送法辦,以達遏止違建之效果
30.
31.
32.
33.
  • 臺北市政府法規委員會 90.11.14 簽見
  • 本案倘依水土保持法加以處罰,已足以達成行政目的時,則依行政法上比例原則,除非處罰之種類不同可以併為處罰外,似不宜再援引都市計畫法之規定為處罰
34.
35.
36.
  • 法務部 76.02.02 (76)法律決字第1358號函
  • 按依法令或本於法令之處分,負有行為義務而不為者,依行政執行法第三條之規定。該管行政官署可代為或命第三人代為之,並向義務人徵收費用。本件台北縣汐止鎮○○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非法於都市計畫農業區土地堆置礦砂,經依都市計畫法第七十九條及第八十條規定處理,仍拒不恢復原狀乙案,似可依行政執行法上代執行之有關規定處理,至於目前無適當地點可供容納礦砂乙節,係屬事實問題,似宜視執行當時及當地之情況,由主管機關依職權決定處理之。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